自11月24日土耳其战斗机击落苏-24战斗轰炸机,导致俄土关系直线降温后,鉴于土耳其是北约成员国,境内驻有北约盟军并存放有北约战术核武器,加之土、俄两国在第一时间均排除了将武装冲突升级的可能性,人们普遍认为俄会对土实施经济报复,并密切关注可能采取的报复手段,以及由此带来的影响。
俄对土第一轮经济报复行动是在事发后当天即告开始的,包括俄联邦发布针对土耳其的旅游警报,以及部分俄罗斯旅游业者无限期取消或大幅减少推广土耳其旅游项目。
由于叙利亚危机蔓延,加上土耳其境内接连发生不安全事件,俄客机又在不久前因恐怖袭击坠毁于西奈半岛,俄旅客对包括土耳其在内的中东旅游目的地本就已纷纷敬而远之,此次俄官方不论是否有所动作,相信绝大多数俄罗斯游客也势必会抱着“乱邦不入”的心态,暂时回避赴土耳其旅行,因此这第一轮报复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
第二轮经济报复是从11月26日开始的,其特点是借力打力、敲山震虎。当天,俄罗斯联邦农业部长特卡乔夫称“15%土耳其农产品不符合俄标准”,因此将提升俄海关对从土耳其进口粮食及农副产品的检查力度。长期以来俄一直习惯于采用这种看似“纯市场行为”、实则报复色彩明显的手段,对“看不顺眼”国家的进口产品实施报复,如对荷兰等国输入的花卉,俄曾以“有虫”为由拒收,而乌克兰危机后俄以“质量不过关”为由对欧盟输入的乳制品、肉类和其它农副产品大搞“肃清”,甚至当众焚烧销毁。
此后,不少分析家认为,第三轮经济报复或将以官方政策性报复的形式直接推出,不少人还进而分析可能包含的内容,如对土耳其实行能源出口限制(或大幅提高价格)、进一步限制土耳其产品、服务(如土耳其“拳头项目”--建筑工程海外承包)进入俄罗斯市场,等等。
11月28日,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俄第三轮经济报复措施果然出炉,虽然和分析家们所预测的相同,第三轮经济报复措施果然由俄政府直接宣布,但内容方面却与预期相去甚远,仅包括自2016年1月1日起暂停俄土双边互免签证协议,加大对飞入或飞经俄罗斯境内土耳其航空公司航班检查,禁止俄罗斯雇主雇佣土耳其工人或使用土耳其公司所提供的服务,以及责成有关部门制订进一步限制从土耳其进口产品和服务清单,等等。
很显然,这些“官方制裁”中的许多具体内容,不过将此前两轮经济报复中的部分内容用“更大的帽子”再作一番诠释,而人们普遍预料会实施、并认为足以构成对土耳其真正“经济杀伤”的内容,则暂时仅涉及土耳其建筑承包在俄业务拓展,以及旅游市场等方面,且即便在这些方面也仍然留有余地。
土耳其天然气进口量自2013年起57%依赖俄罗斯,如今的依赖比例则稳定在60%上下,俄以往曾先后对乌克兰、波兰、波罗的海国家甚至欧盟挥舞过“天然气大棒”,何以此次俄非但未如某些人所预料的故技重施,相反,早在11月24日当天就迫不及待宣布“俄将尊重与土耳其所签订的天然气供销合同”?
原因就在于土耳其不是乌克兰或波兰,其既靠近地中海和中东“气海”,又坐拥“五海三洲枢纽”地利,并不缺乏天然气替代来源。在反恐问题上和俄罗斯彼此呼应的伊朗,却在坠机事件发生后一面表示同情俄罗斯,一面继续推动和土耳其的经贸合作。伊朗盛产天然气且亟待开拓海外市场,并拥有现成的对土输气通道。事实上,土耳其加大从俄进口天然气力度,是因为当初签署购销合同时普京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关系密切,且俄给土耳其“友好价格”,倘俄的价格和供应稳定性不再那么“友好”,土自不必在俄一根绳子上吊死--事实上土耳其本来也留了一手,总造价高达100亿美元的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安纳托利亚输气管在危机爆发前已悄然奠基,计划2018年开工,倘俄方逼得太紧,这条足以让土从俄罗斯天然气出口版图上“脱钩”的输气管必定会提速建造。要知道俄之依赖天然气出口有过之而无不及,真到了那一步,对土固然不利,对俄恐也没什么好处。
至于俄土双边重点工程项目,问题就更复杂了。俄土间最有影响的合作项目,包括2014年12月达成协议的、由俄罗斯经过土耳其境内通向欧盟的“土耳其溪”跨国天然气管道项目,和原计划2016年动工、2021年首堆投运的库库罗瓦核电站建设项目。但这两个项目一旦搁浅,对俄罗斯的消极影响甚至会较对土耳其更大。
“土耳其溪”对土耳其而言固然可因东道之便获得供气方便和中转红利,但对俄罗斯来说则是对其经济命脉--能源输出业具有“战略保险备份”价值的关键性投入,如果“土耳其溪”断流,对土耳其而言不过少了份“过路费”收入,对俄罗斯而言则意味着原本已日渐促迫的天然气出口通道将进一步收窄。
至于核电站项目,其一期工程造价就高达190亿欧元,俄罗斯已先期投入28亿欧元,如今正骑虎难下。而且土耳其本来就有个“B计划”,倘俄方推行制裁,土恐将升“备胎”为“正胎”,且并不会费多少事。不仅如此,这一项目是俄国家原子能公司在海外首次拿到的,包括设计、建造、运营和到期转让,且占据合资公司中多数股份的大型成套项目,这种优厚的条件是技术并不领先、售后服务口碑糟糕的俄原子能企业最希望获得的海外合作方式,声称计划在2030年前在全球范围内复制至少30个这样的模式。由于乌克兰危机后的事态发展,“复制计划”如今前景堪忧,倘“原始模板”也出问题,就更糟糕透顶了。
俄罗斯是土耳其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国和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如果俄进一步收紧俄土贸易,势必严重影响土耳其经济。埃尔多安之所以能在土长期执政,经济持续高增速是重要支撑,近来这股势头已大为顿挫,并影响到埃尔多安的权力基础,如果俄土经贸进一步恶化,当然绝非土耳其之福。
但俄自己的经济状况实际上比土耳其更糟:今年1-3季度,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2.2%、-4.6%和-4.1%,全年负增长已成定局,丧失了土耳其这个重要市场,正遭受西方制裁、国内内需又萎靡不振的俄罗斯,又能从何处补缺?